“规模以上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811.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5%。利润总额累计4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88%。”这是刚刚出炉的2019年一季度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经济运营数据。
一季度陶瓷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88%,我国陶瓷工业正在从“新世纪以来最差一年”的阴霾中走出来,但同时制约发展的危机并没有解除,行业仍然面临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近日,《中国建材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缪斌,请他对陶瓷工业的发展态势和困境进行解读。
记者:陶瓷工业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已经出炉,相比去年,陶瓷工业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
缪斌:2018年,我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行业经历了不寻常的一年,在全球经济出现“分化”与“博弈”新特征、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以及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放缓态势的大背景下,产量、效益大幅度下滑。今年一季度,建筑陶瓷行业亏损额降低12.8%,卫生陶瓷行业亏损额降低18.8%,陶瓷工业呈现出明显的回暖迹象。
在产量变化方面,建筑陶瓷主要产区产量除广东省保持不变外,福建、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10.57%、16.54%、36.89%、20.72%和3.24%;其他地区如江西、陕西、山东、河北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卫生陶瓷主要产区产量如河北、福建、湖南、四川产量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别为14.23%、27.23%、22.7%、20.86%、15.94%、21.58%和41.66%;其他地区如广东、湖北、重庆、北京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季度,行业销售、利润、产量都开始逐步提升,说明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在逐步提高,企业发展正在逐步进入提质增效的良性发展轨道。
今年,在市场需求减少和渠道裂变的催生下,行业洗牌仍在进行,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企业两极分化继续加剧,市场快速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同时,随着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进与落地,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深化,环保意识、创新意识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陶瓷和卫生洁具行业已告别长期以来依靠市场需求驱动的粗犷式发展时代,逐步转型向成熟化、规范化、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缪斌:挑战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外部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内部挑战是成本上涨、环保转型和创新发展方面。
当前,主要的外部挑战包括:5月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瓷砖“双反”调查立案,并确定调查进度时间表。如果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有合理迹象表明从中国进口的瓷砖造成了重大损害,调查将继续进行。美国商务部将于7月8日公布初步的反补贴裁定,并于9月18日作出初步的反倾销裁定我国陶瓷工业的发展特点、挑战及方向。世界陶瓷产业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全球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中国陶瓷如何在颠簸的世界陶瓷产业新态势中,实现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视线转回国内。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大幅下降;难以为继的清洁能源(天然气)供应;环保、土地和劳动力成本的制约因素越发明显;管理者素质和理念,企业创新能力和实力的局限;品牌影响力、新商业模式和渠道变化带来的冲击;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资本并购、跨界竞争造成的影响等。
缪斌:我认为,陶瓷企业想要在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应该在绿色环保、产品创新、品牌培育和两化融合四个方面加大投入和研发。
环保方面,随着国家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标准的相继出台,陶瓷行业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绿色环保已成为当下企业能否继续参与市场竞争的“入场券”。可喜的是,蒙娜丽莎公司、新明珠集团、马可波罗等11家优秀陶瓷企业荣登工信部公布的绿色制造榜单,从低碳、节能、清洁生产、环保及产品工艺技术等方面都按目前最高标准要求,为引领陶瓷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产品创新方面,2019年,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陶瓷大板、现代仿古砖、大理石瓷砖、浮雕砖和花砖等特色产品成为市场的热卖产品。其中,大板风潮正以风起云涌之势走向市场,目前国内大板生产线多条,尺寸规格不断被突破,已成为行业当下新的热点。
品牌培育方面,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积极顺应国家改革发展新形势,始终坚持以标准为抓手,重点着眼于国际先进标准和国内优秀企业标准2类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开展各项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发挥标准对行业技术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引领、协调、服务行业科学发展。
两化融合方面,随着市场需求转变和消费升级,用户的需求从“批量化”逐渐走向了“定制化”,对产品的质量、绿色、功能等方面有更高的需要,也给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要求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和发展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市场。
在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企业生产技术与装备的创新步伐日益加快,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生产工艺迭代催生技术与装备更新迭代也更加迫切,工业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融合正在深度影响产业变革,“绿色生产”与“智能化制造”相结合的新模式已成为当下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在陶瓷砖领域,针对行业的热点及数字化、智能化、节能减排、大型陶瓷板材生产热潮,推出了万吨及超万吨压机,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环保的技术和装备相继问世,大大提升了陶瓷企业的生产制造效率和管理水平,也为未来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信息技术应用提高了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人均劳动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卫生陶瓷领域,生产方式的革命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3D打印、高压注浆、微波干燥、低压快排水等新技术的突破大幅缩短了生产周期,为实现卫生陶瓷生产线数字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快速、智能、柔性化定制满足消费升级后的市场需求和挑战,智能化制造水平及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不断提升。
缪斌:在践行国家所倡导的绿色建筑节能、发展装配式建筑、建设海绵城市等发展理念和产业政策的过程中,干挂陶板、陶瓷板(含厚板和薄板)、发泡陶瓷、陶瓷透水砖等一批以工业固废、矿山尾矿、江河湖泥、建筑垃圾等为原料生产的绿色节能产品,以及负离子陶瓷砖、夜光陶瓷、地暖陶瓷等一批功能性陶瓷新产品,正在日益发展壮大,成为陶瓷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其中“发泡陶瓷隔墙板”是继陶瓷大板之后陶瓷行业下一个热点产品,我国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占全国建筑总量比例极低,对于发泡陶瓷隔墙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遇。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及发泡陶瓷产品生产技术进步和装备水平提升,发泡陶瓷综合性价比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发泡陶瓷板材的生产工艺流程易于控制,使用的原材料均是低廉的陶瓷原料或工业废弃物,在消纳固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诸多优点完全符合国家所倡导的绿色建筑节能、发展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政策,未来发泡陶瓷市场前景将非常广阔。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发泡陶瓷生产企业约20家,生产线条生产线万立方米。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卫浴行业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发展智能卫浴产业的政策、市场环境、技术等各方面条件日趋成熟。近几年,以智能坐便器、智能淋浴房、智能花洒、智能浴室镜等为代表的智能卫浴产品,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发展智能卫浴和整体卫浴已成为卫浴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尤其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智能坐便器,更是成为卫浴行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发展的一个标志产品。智能卫浴的生产技术水平正在持续进步,产品质量在不断提升,2019年,惠达、东鹏、帝王等卫浴企业先后在重庆、四川、江门等地投资建立包括整体卫生间、智能卫浴、洁具、卫生陶瓷等产品的生产线,国内智能卫浴产业规模和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