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气候就像一个‘大温室’,种出来的西瓜不仅品质好,长势也快,平均要比周边其他产区早半个多月上市,所以卖得出价,也销得很快。”大盘江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告诉记者,市场瓜价好时,每斤西瓜均价可卖1.8元,一亩地瓜农随随便便能挣上万元。
大盘江村西瓜产业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多年来所种品种为“缅甸瓜”,但由于种管技术不成熟,不仅产量不高,土地种植一年瓜后还不能连续种植,否则极易发生病虫害。直至2000年,当地瓜农自行探索学习西瓜嫁接技术,彻底解决了土地连种问题,并且随着该村西瓜产业面积的逐步扩大,当地政府每年都会组织农技专家到村进行指导,使得瓜农们的种管技术越发娴熟,近年根据市场需求,部分瓜农还开始尝试种植新品种“麒麟瓜”。
今年,大盘江村的瓜农岑杰种植了10多亩西瓜,由于瓜田在北盘江对岸,瓜熟后他每天都要驾船来回采瓜、运瓜、卖瓜,虽然辛苦,但看着一船船西瓜销售一空,黝黑的面庞上也泛起了笑容。
对于大盘江村来说,一年之中最热闹的时候,除了春节之外,便是“盘江西瓜”的上市季,届时村里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前来买瓜的商贩络绎不绝。
“‘盘江西瓜’品质相当不错,要不然我也不会年年都要专门跑一趟。”从贵阳市远道而来的水果商齐学勇便是“购瓜大军”中的一员,十多年来,一到“盘江西瓜”上市时,他都会亲自来到村里挑瓜、买瓜。
商贩能够到村里,西瓜能够出大山,得益于多年来大盘江村路网交通建设的巨大变化,让好瓜不再怕“巷子深”,让瓜农不再怕瓜难卖。
2008年,大盘江村修建第一条通村路,虽是毛路,但彻底打破了“盘江西瓜”难出山的困境;2013年,通村路平整路面,铺了沥青,是新铺镇第一条沥青通村路;2017年,大盘江村又新建一条通村路连接沪昆高速岗乌收费站。
如今搭乘着便捷的高速路网,一辆辆满载西瓜的货车驶向全国各地,“盘江西瓜”产业品牌越发响亮,真正成为关岭自治县小有名气的农特产品。
对于大盘江村的农户来说,码头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运输渠道之一,承载着船舶停靠、装卸货物的重要功能。由于“盘江西瓜”声名鹊起,每年一到丰收时,大量商贩涌入村内争相购买,各种规格的货车也齐聚码头,极易造成交通堵塞。
2023年,在县、镇两级的大力支持下,大盘江村获得500万元的宜居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其中包含了房前屋后“三园”改造、落秧河旅游步道建设和生产码头扩建项目,在提升村容村貌的同时,也为产业发展增添了助力。
目前,大盘江村现有生产码头仅能停2辆货车,扩建之后可同时停下8辆货车,并且群众船舶停靠量也将翻上几倍,而新建的产业中转站包含六角亭、公厕和产业长廊,能够极大满足当地瓜农的生产需要。
吴海表示:“码头扩建之后,我村的西瓜产业发展将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还将抓好‘盘江西瓜’提质增效工作,并进一步依托村里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有水有特产的比较优势,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落秧河景区,让村里的老百姓既能端稳‘农业饭’,又能吃上‘旅游饭’。”